•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对癌症防控策略的思考与探究

    信息发布时间:2021-10-30 06:10:49

    内容:

     癌症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,所致的疾病负担也呈增长趋势。一直以来,我国都将癌症防控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,尤其是近5年来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及规划纲要,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癌症防控工作。2019年,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《健康中国行动——癌症防治实施方案(2019—2022年)》(以下简称《癌症防治实施方案》),为癌症防控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方针和实施路径。本文将结合我国癌症流行病学趋势,对我国癌症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思考,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,从完善政策法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。
    
    我国癌症流行病学趋势与主要危险因素的控制
    
    1.1 癌症的流行病学趋势
    
    目前,全球的癌症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仍呈逐年上升趋势,癌症死亡占全球死因的第二位。我国癌症死亡占全部死因构成也呈上升趋势,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。我国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,全国肿瘤登记覆盖点新发肿瘤病例约392.9万例,死亡病例约233.8万例。近15年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,年增长幅度分别约为3.9%和2.5%。经过近10年的努力,我国的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明显提升,从30.9%上升到40.5%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。此外,随着恶性肿瘤发病例数持续上升,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已超过2 200亿元,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。
    
    1.2 癌症主要危险因素及控制策略
    
    世界卫生组织/国际癌症研究署(WHO/IARC)发布的《2020全球癌症报告》对烟草使用、病原体感染、酒精、饮食与营养、肥胖、饮食致癌物质等癌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。在我国,超过50%的癌症死亡归因于饮酒、吸烟、摄入高热量食品、慢性传染病和糖尿病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。因此,国家提升和调整了癌症综合防控策略,在《癌症防治实施方案》中明确要求开展危险因素控制行动,从全民健康促进、疫苗接种、健康生活环境建设和健康工作环境建设四个方面,强调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、个人积极性相结合,促进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行为形成。
    
    以吸烟为例,烟草使用是全球公认的首要的可预防的癌症危险因素,也是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。《2020全球癌症报告》指出,2018年我国男性吸烟率达50.5%,且随着长期吸烟者的老龄化,烟草使用带来的疾病负担将持续增加。《癌症防治实施方案》针对吸烟这一危险因素,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和科学指导,促进大众健康相关意识、知识和能力的提升;另一方面提出推进无烟公共环境建设,通过价格调节、限制烟草广告等多种手段减少烟草消费,以减少吸烟与二手烟暴露,从而达到降低吸烟相关癌症发病率的目的。
    
    促进预防性疫苗接种是降低感染相关癌症发病危险因素的重要举措。以乙型肝炎病毒(HBV)为例,《2020全球癌症报告》显示,2018年因HBV慢性感染引发的肝癌约36万例,占肝癌病例总数的55%,其中中国的HBV相关癌症占69%。由此可见,开展对感染高风险成年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,是控制HBV相关癌症发生的有效手段。另外,有充分证据显示70% 的宫颈癌病因是人乳头状瘤病毒(HPV)感染。因此,推广HPV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,甚至能达到消除宫颈癌的效果。一项瑞典队列研究纳入了1 672 983例10~30岁女性进行分析,结果发现,接种四价HPV疫苗者较未接种者可降低37%的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。截至2020年10月,全球已有110个国家和地区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。《癌症防治实施方案》也提出要推进乙肝疫苗和HPV疫苗接种,加快国产HPV疫苗审评审批流程,提高可及性,加快推动适龄人群疫苗接种工作。